埋線會失敗? 穿出或頰凹怎麼防

by

很多人聽到埋線就覺得哇靠要把線埋進我的臉裡也太可怕,第一步就先開始認真在Google、Dcard爬文,瘋狂查埋線拉提缺點的災情文,但其實比起填充注射有栓塞的風險,埋線其實比打玻尿酸安全許多,跟打玻尿酸一樣都會先打麻藥,沒有想像中可怕。

埋線失敗一:痛到靠北

十年前的埋線術後很痛苦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埋線主要使用40公分以上的大線,線感會比較明顯,術後較不舒適,但隨著線材的技術不斷創新進步,線越做越細,近年市場上崛起的Mint神力拉提線、魔速線、提美拉線等都推出10-20公分的線材, 不需要做迴繞,讓埋線拉提後幾乎不會有什麼不適感,很多客人埋了十幾二十條回去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術中麻藥打得好幾乎不會有什麼痛感,選擇粗細18.19G的線材 (數字越小線越粗),術後幾乎不會有太明顯的痛感,

埋線失敗二:埋線拉提凹陷

線埋拉提凹陷表示線埋得太淺,在臉頰的地方線要走深,或是頰凹區域,除非本身就有頰凹,埋線是不會造成頰凹的。

埋線失敗三:線材穿出

線如果在埋完後穿出表示埋線失敗,常常有打結或複雜的迴繞、剪線沒有剪好術後才可能有痛感

誰適合埋線?

埋線其實就是電音波的level up,很多人埋過線後就會覺得電音波只能當保養,對於法令紋及嘴邊肉的治療效果遠遠不及埋線拉提。以下這些人就會非常適合埋線:

  • 嚴重下垂型法令紋
  • 嚴重嘴邊肉
  • 嚴重木偶紋

有些人臉型本身偏瘦或有頰凹,建議先填充玻尿酸改善臉型後再進行埋線,才不會埋線拉提後反而覺得頰凹更加明顯。

埋線拉提維持多久

一年左右,由於線材都是手術線材質(PDO),會隨著時間慢慢分解,但當你持續三四年有定期埋線,臉部鬆垂的速度會減緩許多,很適合這輩子篤定不想做拉皮手術的族群。

埋線拉提費用?

埋線的費用主要還是跟線數有關,線數越多效果越好也越持久,費用當然也會較高,一般行情一條線約3,000 – 5,000,埋線10-20條約30,000 – 60,000。

埋線拉提術後照顧

埋線完後第一週因為麻藥及入針,若出現瘀青、臉部腫脹都是正常的不需緊張,側睡或是吃飯時感受到線的拉扯感都是正常現象,線體大概一個月後會自然分解,第一個月記得避免臉部按摩及大力按壓埋線部位,讓線感自然消失即可

埋線到底怎麼埋的 (資訊控有興趣再往下滑就好)

TL系統埋線拉提 (TL system) 是一種新興的無痕埋線拉提技術,只針對淺層筋膜層作用。與傳統抽脂相比,較不傷害周邊的結締組織。

效果就是:傷口極小、恢復期短(約小於1周)、幾乎不會有局部凹痕,並且緊實效期可長達一年以上。

TL系統透過 TL1(眉尾水平線),TL2(眼尾水平線),TL3(耳前錨點),TL4(耳垂後錨點)入線,依照客人臉部不同部位的下垂程度做客製化拉提,並且分散入線,進而達成良好的拉提效果,以及極低的術後不適感。

TL系統埋線拉提 (TL system) 是一種新興的無痕埋線拉提技術,只針對淺層筋膜層作用。與傳統抽脂相比,較不傷害周邊的結締組織。

效果就是:傷口極小、恢復期短(約小於1周)、幾乎不會有局部凹痕,並且緊實效期可長達一年以上。

TL系統透過 TL1(眉尾水平線),TL2(眼尾水平線),TL3(耳前錨點),TL4(耳垂後錨點)入線,依照客人臉部不同部位的下垂程度做客製化拉提,並且分散入線,進而達成良好的拉提效果,以及極低的術後不適感。

什麼是TL系統?

TL系統的宗旨主要是以TL1(眉尾水平線),TL2(眼尾水平線),TL3(耳前錨點),TL4(耳垂後錨點)分別入線,大大改善傳統埋線術後出現頰凹、貓咪紋、線感、以及術後疼痛等等問題。

TL1主要在眉尾水平線與髮既線交界處入線,透過2~4條線埋入,由於可以鉤住左右側頰韌帶,因此可以達到全臉緊緻的效果。在TL1入線完成後,可以立即看到臉部鬆弛、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等等都有部分改善,然而法令紋和木偶紋的進一步改善還是需要TL2,TL3, TL4的幫忙。

TL系統 vs 傳統埋線

施術方式TL系統埋線傳統埋線
作用原理以TL1,2,3,4 四點分別入線單點入線
皮膚緊緻度皮膚自然緊緻
全臉各部位受力均勻
皮膚非自然緊緻。
部分部位受力過強導致頰凹
部分部位受力過弱導致易斷線
術後疼痛極低
埋線部位可拉特定紋路,表情區之紋路亦可拉提僅適合臉部非表情區
線條精雕可針對客人需求做局部法令紋、木偶紋等紋路精雕無此效果
恢復期輕微腫脹術後腫脹較嚴重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Ultrasonographic Anatomy of the Face and Neck for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2021, Springer.

Clinical Anatomy of the Face for Filler and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2016, Springer.

延伸閱讀

No Results Found

The page you requested could not be found. Try refining your search, or use the navigation above to locate the post.